2024-09-02 02:32 点击次数:168
不少人会在不经意时发现脖子或手臂上长了一些肉色“小肉粒”,手感软软的。虽然它们不疼不痒,但奇丑无比,让人很不爽。坊间有不少传言:身上长出“小肉粒”,是HPV感染了?今天就来聊一聊!
随年纪增长,长小肉粒很正常
“小肉粒”最常见的真身是“皮赘”。医学上,又把它称为“软垂疣”或“软纤维瘤”,是人正常皮肤形成的小增生组织。
它们有多种多样的外观,本质上的差别不大,共同点就是摸起来比较软、一颗颗的比较分散、都是向外生长。
软纤维瘤的成因尚未明确,但多发于中年人、有代谢疾病患者、怀孕女性、体重指数偏高等人群。如确定是软纤维瘤,长期无增大迹象,说明不会影响健康,可不做处理。
这里也简明扼要地回答大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:
● 皮赘属于良性小肿瘤,一般不会发生恶变。
● 皮赘不会传染,他人接触也没有问题。
脖子上长了小肉粒有可能是皮赘、湿疹、脂溢性角化、粟丘疹,但也不排除有可能是感染了HPV导致的。
非HPV感染
1、皮赘(软纤维瘤):事实上,颈部的密集肉粒大多数是皮赘。它是一种有蒂的良性肿瘤,常见于中年或老年,尤以绝经期后妇女多见,也可见于妊娠期。
皮赘可能和自身的身体状况有一定关系,比如烟酒过度、睡眠不好、糖尿病等,导致内分泌失调而形成皮赘。
2、湿疹:如果经常待在潮湿的环境中或接触过敏原,也可能导致过敏性湿疹,使皮肤上长小肉粒。
3、脂溢性角化:一般与年龄增长、遗传或基因突变等有关,通常会有大小不一的斑点以及斑块。随着斑块逐渐增大,就有可能会出现扁平丘疹,甚至呈现疣状。
4、粟丘疹(脂肪粒):常与皮肤受损或发炎有关,比如经常在脖子上涂抹化妆品,就有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而受损,出现皮脂腺被角质覆盖的现象,看起来像长了小肉粒。
HPV感染
脖子的皮肤被HPV感染容易引起寻常疣、扁平疣、丝状疣等,导致皮肤出现隆起的疣状赘生物。
比如尖端为乳头瘤状,或者是丝状、扁平状等突起的赘生物。
HPV病毒家族超级庞大,约有200多种亚型,不同类型HPV,侵犯的组织和危害性也不同。
虽然寻常疣、扁平疣、丝状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(HPV)感染引起的,但是引起感染的病毒一般是低危型的,基本不引起癌变,只是会引起一些良性增生。
有些“小肉粒”可以自行消退,任何情况下都切勿自己抠掉!
直接抠掉小肉球无疑是在将皮肤组织直接扯掉,使得皮肤上出现伤口,发生感染的风险会随之大大增加。
且肉粒内存在的HPV病毒,也可能会在抠掉之后被带到身体的其他部位,导致扩散感染。
如果觉得它们影响你的外观或是生活,或者出现异常的“小肉粒”,请直接到皮肤科门诊就诊,轻松去除。
这些“小肉粒”一般通过切除、剪除、刮除、激光、冷冻、光动力等方式,加上辅助用药治疗,可以治愈,所以大家不用过于担心。
三种因HPV感染的“小肉粒”处理方式
民间用线'勒死',不可取
对于这种“小肉粒”,民间有一种做法,就是在根部系紧了一根绳子,据说这样可以断了“小肉粒”的营养,慢慢就坏死脱落了。有的甚至更简单粗暴,直接抠,或者用剪刀剪掉。二附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曾敏帆提醒,千万不要这样做,因为会有出血、感染的风险,如果是丝状疣还可能因此蔓延,所以千万千万不要在家自己操作。
寻常疣:通常无自觉症状,可能在2-4年自行消退,但也有可能逐渐传染增多,也可能传染给他人,建议及时处理,处理方法包括激光、冷冻等。
扁平疣:常用外用药物有0.05%~0.1%维A酸软膏、5%咪喹莫特霜等,或者激光,但需根据皮损特点、发病部位等综合考虑。
丝状疣:包括切除、剪除、刮除、激光和液氮冷冻,也可通过抗病毒药物或维A酸类药物进行治疗。
注意:处理“小肉粒”不能盲目乱用药物,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
一般来说,不严重的“小肉粒”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管理缓解,比如避免抓挠、注意皮肤清洁、健康饮食、适度锻炼、保持愉快心情,提高免疫力等,但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:
“小肉粒”在短时间内变大、变多;
“小肉粒”的颜色或外观发生异常变化;
“小肉粒”体积过大、数量过多;
年龄较大,以前从来没有长过疣,但皮肤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赘生物,应警惕皮肤癌;
“小肉粒”长在脚底部位,影响正常的活动。
如果“小肉粒”是长在外生殖器和会阴、肛周或皮肤黏膜交界处的,称为尖锐湿疣,属于高危型HPV感染,具有较高的癌变率,是一种性传播疾病,也可通过产道或直接接触传播。
遇到这类“小肉粒”,患者需尽早去除疣体,尽可能消除疣体周围的感染,减少复发。
可外用药或物理方法或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。已有性生活的人,应避免发生不洁性行为,坚持使用安全套。